由于亚欧发制品市场份额小,销售订单远不能满足目前中国发制品生产制造业的需求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,电商销售兴起,使制造端产品直销到了消费端,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制品生产端的产品直接进入美国销售市场的契机。面对这次契机,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?
首先,我们需要对市场的状况要有清晰准确的了解。美国的市场像一个巨大的蛋糕,形象地说这个蛋糕是蝴蝶状(即市场产品结构分布)。蝴蝶的双翼可以代表当前的传统销售模式(右翼一般代表传统保守观念)和新型也即电商销售模式(左翼一般代表创新派),主营产品是人发发帘(Natural Hair),根据当前的销售情况,右翼占60%,左翼占40%,随着电商销售模式的普及,在人发发条上的销售上,两者逐渐持平。蝴蝶的四肢可以代表廉价的大辫子(Braids)。蝴蝶的头部就是假发(发套、发块等),人发和化纤的销售都在增加。
这种市场形态的出现,要追溯到10年前,那时电商悄然兴起,主销的产品是类似广州美博城市场销售的自然辫子做的发束、自然发(Natural、Bundle)发条产品(以重量为单位的“公斤”发条),然后美国传统模式的批发商看到商机,对这种非标准、不规范的自然发束,以公斤为单位计的发条,经过进一步的开发研究,改造成相对标准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的产品。经过几年的推广,该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产品(蝴蝶状市场的右翼)。传统批发商也推动和加大了自然发(Natural、Bundle)发条产品市场化,但是消费者更愿意通过电商渠道购买,因为相对比传统模式销售的价格更加低廉。这给中国电商带来了发展的时间和市场空间,中国假发产品电商就像蚂蚁一样黏附在右翼市场蛋糕上啃噬着。
传统产品订单越来越少,促使部分生产传统产品的工厂也加入电商竞争的行列,这样又复加了电商业的剧烈竞争。在中国电商隔空轰炸和美国自主销售小业主的啃噬下,美国市场变得满目疮痍,待有规模的企业舰队出海到美国彼岸时,那里的市场已是一片狼藉。
如果简单的牺牲中国企业自身的收益和资源,来暂时性获得市场,那将是发制制造商和经销商的悲剧,本可以做100年的市场,可三代享用的产业,将会因为目光的短浅而毁掉。
中国发制品行业要想安全有效的、长久稳固的进入美国市场,就要像军团蚁一样抱团过河,虽有牺牲,但存留下来的有规模的队伍,将能筑巢立穴,占领彼岸的市场。